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河南省新型材料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7—2020年)》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為打好轉型發展攻堅戰,加快新型材料業轉型發展,推動原材料業改造提升,增創全產業鏈競爭優勢,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發展現狀。我省作為原材料大省,在有色、鋼鐵、建材、耐火材料、超硬材料等領域優勢明顯。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方式持續轉變和產業轉型升級進程不斷加快,為新型材料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廣闊的市場空間,全省新型材料業規模迅速擴大,骨干企業進一步壯大,產業集群集聚效應逐步顯現,形成了洛陽、鞏義、鶴壁、濟源等有色金屬基地,安陽、濟源等鋼鐵基地,濮陽、平頂山等化工基地,鄭州、洛陽等耐火材料基地,鄭州、許昌、商丘等超硬材料基地,2016年我省新型材料業主營業務收入5000億元,同比增長10%。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創新能力薄弱。企業研發投入不足,缺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品開發速度滯后于產業發展需求,缺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二是產品同質化競爭嚴重。產品主要以基礎原材料或中間體為主,大部分處于產業鏈前端,下游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開發不足,高端市場突破困難,低端市場同質化,產品質量提升較慢。三是產業集中度不高。企業平均規模偏小、布局不夠合理,產業協同不夠,缺乏市場話語權。四是環保制約加劇。隨著國家對節能減排要求越來越高,原材料行業能耗高、排放大的局面仍未徹底扭轉,綠色化發展任重而道遠。
(二)面臨形勢。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日新月異,新材料與信息、能源、生物等高技術加速融合,創新步伐持續加快,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先后制定多項國家戰略規劃,憑借技術和資本優勢,極力主導國際新材料產業發展方向。我國也高度重視新材料產業發展,新材料被確定為《中國制造2025》十大領域之一,國務院成立了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工業和信息化部等4部委印發了《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多個省相繼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加快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在新常態下,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原材料產業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同時由于創新驅動、消費升級,新型材料應用領域不斷拓展,服務化轉型趨勢明顯,以高強度、耐磨耐蝕為特點的新型鋼鐵材料迅猛發展,以輕量化、高性能為特點的有色合金材料特別是鋁合金材料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蓬勃發展,新型建材、耐火材料企業整合重組步伐加快,超硬材料向復合、制品方向發展。在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和推進轉型發展攻堅進程中,我省已將新型材料業列為五大主導產業之一和轉型發展攻堅的12個重點產業之一。加快發展新型材料業,既是原材料產業延伸鏈條、精深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突破資源環境約束、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對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建設制造強省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三)指導思想。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持需求牽引、產用結合,充分利用環保、安全和化解產能過剩的倒逼機制,以滿足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重大技術裝備急需為主攻方向,以“企業、產品、技術、項目、基地”五位一體協同發展為基本路徑,堅持高端化、終端化、集群化、服務化、綠色化的導向,聚焦鋁加工、特色有色金屬、新型鋼鐵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耐火材料、超硬材料等7大領域,實施鏈式整合、龍頭帶動、技術創新、質量品牌、市場拓展、綠色發展等6大工程,構建技術創新引領、下游產品帶動、骨干企業支撐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增強發展新動能,提升核心競爭力。
(四)基本原則。
1.高端化。堅持技術創新,推進創新聯盟和產學研一體化,突破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瓶頸,加快原材料產業延伸鏈條,著力研發生產下游深加工產品。
2.終端化。堅持需求牽引,強化產用結合,建立完善新材料初期市場培育機制,加強示范應用,促進上下游協作配套,營造產業發展良好環境。
3.集群化。聚焦重點方向、重點企業和重點區域,以開放促創新、促發展、促重組,推動產業資源和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推進產業集群和園區發展,打造龍頭支撐、特色鮮明、配套完善的產業基地。
4.服務化。堅持市場導向,順應新型材料個性化需求、定制化生產趨勢,建立新型材料生產企業與下游用戶戰略合作機制,為客戶量身定制和提供綜合解決方案,推動企業由生產加工型向綜合服務型轉變。
5.綠色化。堅持發展產業與推動低碳環保、節能降耗并舉,化解過剩產能,推進企業綠色化改造,發展綠色技術、綠色工藝、綠色產品,強化節能減排、清潔生產,構建綠色制造體系。
(五)工作目標。到2020年,新型材料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700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
構建“2+3+2”新型材料業創新發展格局。以鋁加工、特色有色金屬為重點,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合金材料生產基地;以新型鋼鐵、化工、建材為重點,建設后來居上的優質鋼、新型化工材料、新型建材生產基地;以新型耐火材料、超硬材料為重點,突出細分領域,建設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耐火材料、超硬材料生產基地。
企業研發經費內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2.5%以上。突破一批重點領域制約行業發展的重大共性關鍵技術,轉化一批高新技術成果,形成一批自主知識產權和標準,構建新型材料業技術創新體系。
新型材料業占原材料工業比重達30%以上。在鋁加工、新型鋼鐵材料、新型耐火材料、超硬材料等重點領域形成一批特色優勢產品,在航空航天、信息工程、節能環保、醫療衛生、交通運輸、建筑等領域得到充分應用。
綠色制造體系覆蓋全行業。低端過剩產能得到有效化解,資源集約利用水平顯著提升,節能減排成效明顯,重金屬污染物達標排放,綠色制造技術在重點領域廣泛應用。
二、聚焦重點領域轉型發展
(一)鋁加工。發展思路:堅持“高端化、終端化、差異化”,利用電解鋁產能清理整頓的倒逼機制,大力發展鋁合金中高端深加工產品,以“下游補上游、兩端補中間”增創全產業鏈競爭優勢,加快鋁加工業向鋁應用的零部件和器件化方向轉變,終端產品比重提高到50%,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鋁合金研發生產基地。
工作重點:
1.技術創新。圍繞交通、軍工、電子等用鋁方向,依托龍頭企業與行業“三最”(最優秀企業、最優秀研發機構、最優秀技術人才)合作,建設國家級鋁冶煉、輕量化交通用鋁材等研發平臺,以輕質、高強、大規格、耐腐蝕、耐疲勞為方向,在大型鋁合金型材加工工藝及裝備等環節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開展高精度鋁板帶控制織構等技術研發,加快中試轉化;順應交通工具輕量化趨勢,重點開發軌道交通大型鋁合金型材、汽車車身鋁合金材料及鍛件、汽車鋁輪轂、連桿等高性能鋁合金產品;積極促進豫聯集團高精鋁生產線、萬基控股雙零箔坯料鑄軋生產線穩定達產。
2.產品升級。
(1)創高端。圍繞航空航天、交通運輸、電子信息等高端領域,依托大型鋁加工企業,發展高端鋁合金、軌道交通用鋁、車輛用鋁等高附加值產品,爭取汽車用鋁產品、船用產品、軍工產品等質量體系認證,推動鋁產品向高強高韌鋁合金、高端精深鋁合金加工延伸。
(2)拓終端。圍繞建筑、家居、包裝、電力等應用領域,發展建筑模板、建筑維護板、鋁制家具、罐體材料、包裝鋁箔、鋁導桿(線)等產品,加快推動“以鋁節銅、以鋁代鋼、以鋁代木”,擴大鋁產品應用。
(3)補短板。以產業轉移、延伸鏈條為途徑,圍繞交通、建筑等領域大力發展擠壓型材,搶占高端工業型材市場,做強河南鋁型材品牌,打造以鋁合金鑄件、型材、鍛件、板材為主體,終端產品相配套的鋁加工產業鏈。
3.基地建設。
(1)打造千億級基地。依托洛陽、鞏義、焦作等鋁加工產業集聚區,瞄準國內外鋁加工龍頭企業,大力引進高端鋁加工項目;積極推動電解鋁產能集中布局,支持骨干電解鋁企業建設精深加工項目,建設有影響力的千億級鋁加工產業集群。
(2)培育百億級園區。積極推廣鞏義鑫泰、中州鋁業“原材料+制成品”特色集群模式,通過以市場換產業、提供標準廠房和裝備等,在骨干企業周邊引進小型加工商就地轉化鋁板帶箔,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百億級鋁精深加工專業園區。
主要舉措:一是依托中孚實業、中鋁鄭州研究院等骨干企業和科研院所,創建鋁工業創新中心和新型研發機構,促進差異化、高端化發展。二是推進礦—冶聯合、煤—電聯合、電—鋁聯合和深加工聯合,支持骨干電解鋁企業構建上下游一體化完整產業鏈。三是在全省統籌規劃建設有色金屬交易物流產業園,促進鋁工業與物流、金融、貿易、互聯網等深度融合。四是清理整頓電解鋁產能,加快淘汰和長期停產電解鋁產能向優勢企業集中,探索以產能換精深加工、換技術、換資源的有效途徑。
(二)特色有色金屬材料。
1.建設濟源千億級綠色鉛鋅產業基地。發展思路:堅持“環保優先、再生優先、金銀優先”,提升鉛蓄電池、再生鉛、再生鋅等產業發展水平,大力推進稀貴金屬綜合利用,力爭再生鉛比重達到50%、電解鋅深加工達到30%、金銀深加工達到30%,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千億級綠色鉛鋅產業基地。
工作重點:
(1)鉛鋅材料。支持重點企業開發鉛炭電池等鉛合金產品和鍍鋅合金、調制鋅合金、壓鑄鋅合金等鋅合金產品,培育和引進擁有知名品牌的骨干企業,研發先進的薄型極板雙極式鉛電池、使用模塊結構的密封電池和膠體電解液鉛電池,促進鉛酸電池就地轉化。支持豫光金鉛再生鉛資源循環利用及高效清潔生產技改、江森集團(濟源)汽車啟停電池項目建設。
(2)伴生金屬材料。依托白銀、黃金生產基礎,研發工業用金銀制品、靶材等新材料,引進黃金首飾加工及電子銀粉銀漿深加工項目,支持萬洋冶煉發展金銀深加工。開展再生銅工藝研究。
(3)綠色循環發展。規范完善廢鉛蓄電池、廢銅等回收網絡體系,建設豫光金鉛廢鉛酸蓄電池回收網絡體系、萬洋冶煉重金屬廢氣綜合回收治理體系,實現“生產—消費—再生”綠色循環發展。
主要舉措:一是依托骨干企業,統籌規劃建設濟源鉛鋅材料基地、金銀制品深加工基地。二是深入開展“創建中國有色冶煉標桿企業”活動,推進企業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綠色改造。三是謀劃建設鉛鋅交易物流體系,增強價格話語權。
2.建設鶴壁“中國鎂谷”。發展思路:堅持“需求牽引、技術領先”,搭建鶴壁鎂產業整合、龍頭企業培育、投融資服務平臺,發展高性能鎂合金等精深加工產品,打造全國一流、國際知名的鎂合金產業基地。
工作重點:
(1)技術創新。發揮鎂合金質量輕、剛性好、散熱快等特點,突破高強韌新型鎂合金、寬幅鎂合金薄板軋制變形、變形鎂合金成型等關鍵技術,促進鎂合金管型板帶及鑄造類產品上規模。以共享單車車輪和汽車車輪輕量化“雙輪”驅動,拓展終端應用;加快高端發展,提升鎂合金在航空航天、軌道交通、電子信息、軍用裝備等行業應用。
(2)產品升級。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搭建產業招商平臺,優化資源配置,重點支持骨干企業研發生產鎂合金軋制板材、鎂合金輪轂、鎂合金電子散熱器、航天航空用高強鎂合金等產品。
(3)基地建設。依托鶴壁鶴山原鎂綜合利用園區、金山鎂合金精深加工園區、鶴淇金屬鎂精深加工園區等3大產業園區,圍繞軍民融合、汽車輕量化、鎂合金板材、高性能鎂合金、表面處理等,培育發展百億產業集群。
主要舉措:實施“一企、一院、一基金、一小鎮、一中心”五位一體發展。一是組建河南鎂業投資集團,搭建產業整合、龍頭企業培育、投融資服務平臺。二是創建鎂產業技術應用研究院(鎂產業創新中心),實現技術引領、高端應用,建設科技孵化基地和成果轉化產業化平臺。三是以政府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的方式,設立鶴壁鎂產業發展基金。四是規劃建設中國鎂產業小鎮,推動鎂產業研發、綠色制造、智能制造、產品展示、裝備配套、人才培訓、工業旅游等一體化、集約化發展,促進創新和生產要素集聚。五是建設鎂產業交易中心,打造集倉儲、物流交易及金融結算于一體的鎂原料和成品交易平臺,形成鶴壁鎂業價格指數。
3.建設洛陽鎢鉬鈦產業基地。發展思路:堅持“應用先導、內延外引”,拓展鎢鉬深加工產品應用領域,加快鈦產業上中下游規模擴張、高端發展,建設全國知名的稀有金屬產業基地。
工作重點:
(1)鎢鉬材料。發揮鎢鉬合金高強度、高硬度、耐高溫等特點,依托洛陽有色院、河南科技大學等單位技術優勢,拉長鎢鉬產業鏈條,在發展線切割和噴涂鉬絲、硬質合金等深加工產品的同時,加快高性能特大型鎢鉬板材、高端鎢鉬濺射靶材、高性能硅鉬發熱元件等技術研發。積極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支持研發生產超寬高純高密鉬濺射平面靶材、電子功能鎢鉬新材料及精深加工等產品。推動省內鎢鉬資源向洛鉬集團等優勢企業集中,建設欒川鎢鉬新材料專業園區。
(2)鈦合金材料。發揮鈦合金輕型、高強、耐蝕等特點,依托中船重工725所鈦合金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清華高端裝備院洛陽基地等單位技術優勢,重點突破新型鈦提純、高端鈦合金精密鑄造、鈦合金激光焊接等關鍵技術。大力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支持研發生產高品級海綿鈦、航空航天和海洋艦船用鈦合金、3D打印鈦合金零部件等產品。圍繞鈦材生產、加工、高端產品開發,建設洛陽“中原鈦谷”。
主要舉措:一是深入推進軍民融合,支持企業申請軍品科研生產資質和認證,支持具備資質的企業進入軍工領域。二是鼓勵現有企業依托自身優勢,吸收先進技術,搭建研發平臺,加快項目建設;針對產業鏈的缺失和薄弱環節招商引資,拓寬、延長產業鏈。三是支持骨干企業進行資源整合,針對產業缺項、技術缺項實施并購,推動上下游一體化、集團化發展。
(三)新型鋼鐵材料。發展思路:堅持“服務本土、優特轉型”,利用化解過剩產能倒逼機制,加快推動鋼鐵產業優化布局、轉型升級,建成安鋼集團、濟鋼集團等骨干企業區域加工中心,全省優質鋼產量占比80%以上,建設后來居上的優質鋼基地。
工作重點:圍繞汽車和家電用鋼板、取向和無取向冷軋硅鋼、高性能機械用鋼和建筑用鋼等領域,鼓勵鋼鐵骨干企業開發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發展服務型定制化高端特優鋼,推動制造模式向“多品種、小批量、準時化”精益生產模式轉變。
1.建設安陽精品鋼生產基地。推進安鋼集團和鳳寶特鋼、亞新鋼鐵、新普鋼鐵、沙鋼永興等鋼鐵公司深度融合,鼓勵和支持安鋼集團整合我省鋼鐵行業優勢資源。鼓勵安鋼集團加快技術改造和新產品研發,以優質熱軋板、優質冷軋板為主,形成精品板材產品系列;鼓勵鳳寶特鋼完善生產工藝,建成專業化系列化無縫鋼管生產基地;鼓勵沙鋼永興通過提升裝備現代化與大型化水平,發展高強度機械、建筑用棒線材。
2.建設濟源產業用優特鋼生產基地。支持濟鋼集團以大棒材為特色,研發生產齒輪鋼、軸承鋼等優質工業用鋼,提供鋼鐵材料全面解決方案。
3.建設長葛、寶豐不銹鋼生產基地。依托長葛大周城市礦山基地、寶豐不銹鋼產業園,發展不銹鋼板帶及制品,壯大再生金屬循環產業,建設全國重要的不銹鋼產業基地。
4.建設登封中岳非晶產業園。依托龍頭企業組建河南省非晶產業研究院,加快高性能新型非晶節能材料產業化,發展鐵基非晶帶材及制品、鐵基納米晶帶材及制品等材料,打造全國知名的非晶節能材料高端應用產業化基地。
主要舉措:一是建設區域加工中心,搭建我省企業用鋼供需平臺,推動省內鋼鐵產品納入重點裝備企業采購體系,幫助鋼鐵企業與上下游企業實現對接平臺化、交易便利化。二是建設服務型鋼鐵企業,支持企業發展服務型定制化高端特優鋼,為客戶提供全面鋼鐵材料解決方案。三是加快企業綠色化改造,支持骨干鋼鐵企業對標特別排放限值,深度治理提標改造。四是優化鋼鐵產業布局,支持安鋼集團壓減長流程轉爐煉鋼,置換增加短流程電爐煉鋼,爭取更大發展空間;堅決取締“地條鋼”,統籌謀劃、合理布局電爐,有效消納廢鋼。
(四)新型化工材料。發展思路:堅持“多元化、高端化、循環化”,利用環保、安全和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的倒逼機制,著力調結構、優布局、促規范,重點研發高分子材料、電子化學品等化工新材料,培育一批產業鏈完整、創新能力強、環保安全水平高的化工基地和園區,建設全國重要的尼龍及化工新材料產業基地。
工作重點:
1.尼龍深加工。發揮已二酸、己內酰胺生產優勢,鼓勵企業積極與國際尼龍優勢企業合資合作,擴大和提升尼龍66、尼龍6產業規模和協同發展水平,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加快發展尼龍66、尼龍6等工程塑料和纖維深加工產品。建設平頂山“中國尼龍城”,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平頂山百萬噸級尼龍化工基地。
2.煤制乙二醇及深加工。發揮煤制乙二醇技術優勢,加快推進甲醇聯產改造,形成百萬噸乙二醇生產基地,積極發展高性能聚酯、聚酯多元醇、聚酯型聚氨酯等深加工產品。建設永城、義馬、鶴壁、安陽等煤化工新型園區。
3.電子化學品。依托濮陽新型化工基地,重點發展電子封裝材料、電子級保護及結構膠水、電子級特殊油墨等新材料。依托焦作精細化工產業園,保持六氟磷酸鋰產值國內領先地位,發展新型電子級精細氟化工產品。大力發展高性能鋰電池隔膜材料。
4.先進高分子材料。擴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橡膠助劑等產業規模,積極拓展下游深加工產業。加快開發氨綸功能性紡織品,積極發展碳纖維復合材料,引進和培育石墨烯復合涂料、石墨烯柔性顯示等深加工產品。
主要舉措:一是研究制定化工新材料技術路線圖,制定化工新材料進口替代目錄,明確重點突破的領域和技術路線,指導精細化工產業創新發展。二是組織技術專家服務團隊和運營提升管理團隊,對重點化工材料企業逐一會診,支持企業實施重大技術改造,推動生產裝置“上下游一體化”穩定運行。三是深化開放合作,以基地和園區為平臺,大力引進國內外戰略投資者,吸引數量眾多、生產不同種類精細化工產品的中小型加工企業集群發展。四是推進城鎮人口密集區?;飞a企業搬遷改造,加快化工企業“進區入園”。
(五)新型建材。
1.綠色新型水泥。發展思路:堅持“部品化、高質化、綠色化”,立足省內需求,控制產能擴張,整合形成產能超3000萬噸水泥企業集團,綠色新型水泥成為主導產品,部品化占比達到30%。
工作重點:
(1)部品化發展。結合資源條件和市場需求,合理布局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以鄭州為中心打造裝配式建筑綜合產業園區,重點發展疊合樓板、預制樓梯、預制陽臺板等混凝土建筑構件,以及鋼筒預應力混凝土管、大型管樁、預制箱梁、大跨度混凝土雙T板、高鐵無砟軌道板等高端產品。
(2)高質化發展。重點發展42.5及以上等級水泥,停止生產32.5等級復合硅酸鹽水泥,研發利用特種水泥新型干法生產技術,鼓勵大型水泥企業向商品混凝土、水泥制品和建筑部品等全產業鏈延伸,針對終端客戶商砼站探索“水泥+骨料+粉煤灰”銷售新模式。
(3)綠色化發展。與相關建材研究院、裝備制造企業聯合,深度研發低溫廢氣余熱發電、節能粉磨、高壓變頻、煙氣脫硝、廢渣利用等綜合節能技術,積極研發推廣骨料、機制砂等礦山綜合利用技術,大力發展水泥窯協同處理生活垃圾、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
主要舉措:一是加快推進水泥企業兼并重組,支持中國聯合水泥集團在我省建設區域總部,通過企業兼并重組,進一步化解水泥行業過剩產能。二是支持大型水泥企業整合資源,向綜合建材服務商轉型。三是建立錯峰生產長效機制,探索以控制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總量為基本依據的水泥熟料錯峰生產模式,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四是開展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和工業固體廢棄物試點示范。
2.特種玻璃。發展思路:堅持“超白化、超薄化、多功能”,以滿足建筑節能、液晶顯示和太陽能利用等領域需求為目標,推動浮法玻璃優化升級,加快向電子玻璃、高檔建筑玻璃等方向發展。
工作重點:
(1)技術創新。依托洛陽浮法技術優勢,研發浮法玻璃在線表面改性、全氧燃燒、分段式窯爐、低溫余熱發電、脫硫脫硝一體化與綜合節能減排等技術,推動節能、光伏、低輻射、超薄屏顯、覆膜等玻璃加工技術創新,推動玻璃由建筑材料向功能材料轉變。
(2)產品升級。發展優質浮法玻璃、鋼化玻璃、真空玻璃和夾層玻璃、防火玻璃、飛機和高鐵風擋玻璃等新型節能、安全玻璃,鼓勵發展應用低輻射鍍膜玻璃、涂膜玻璃、高代屏顯基板玻璃、低溫多晶硅玻璃基板、太陽能光伏玻璃、電子級玻璃纖維等高性能產品。支持洛玻集團研發生產超薄信息顯示超薄基板和超白光熱材料,鄭州旭飛光電公司發展高世代玻璃基板,焦作裕華光伏公司發展超白太陽能壓延玻璃等。
(3)基地建設。鼓勵玻璃企業開展上下游合作,延伸產業鏈條,走設計、生產、加工、服務一體化道路,打造洛陽高端玻璃深加工基地、焦作光伏玻璃產業基地、中建材光熱光電(濮陽)玻璃基地、商丘高端玻璃產業基地。
主要舉措:一是支持洛玻集團高端超薄玻璃研發和產業化,建設創新中心和新型研發平臺。二是淘汰和壓減低端平板玻璃產能,加快綠色發展。
(六)新型耐火材料。發展思路:堅持“功能、高效、綠色”發展,創新耐火材料生產技術,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推進企業聯合重組,培育2—3個大型耐火材料企業集團,建成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新型耐火材料生產基地。
工作重點:
1.技術創新。依托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鄭州大學、中鋼耐火、濮耐集團等,鼓勵骨干企業與高校和科研院所進行產學研合作,組建新型研發機構,研發高溫工業新工藝、高溫窯爐節能技術、耐火材料循環利用等前沿技術,突破制約行業發展的技術瓶頸。
2.產品升級。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和質量不穩定產品,發展長壽命新型耐火材料、高效隔熱微孔材料、高性能不定型耐火材料、無鉻化耐火材料,推動產品結構優化升級,支持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開展新型功能耐火材料研發及產業化。
3.綠色發展。鼓勵耐火材料企業建設新型高效節能窯爐,使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引導耐火材料企業采用低氮氧燃燒及低溫脫硝等技術,降低有害氣體排放;開展鋁土礦資源提純、均化及綜合利用技術研究,加強耐火材料回收再利用。
主要舉措:一是建設鄭州千億級新型耐火材料基地,加快推進新密、鞏義等地耐火材料企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淘汰裝備落后的低端產能。二是依托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等,創建省級耐火材料創新中心,爭創國家級創新中心和應用示范平臺,提升集成創新能力。三是引導骨干企業做精做專,向工業窯爐綜合服務提供商轉型,為客戶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七)超硬材料。發展思路:堅持“高端化、復合化、制品化”,充分發揮集群效應,加快原輔材料、超硬材料及制品協同發展和金剛石功能化應用,引進和培育高端制品,建成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超硬材料生產基地。
工作重點:
1.技術創新。依托骨干企業,以“超硬、超細、超純、超精”為方向,研發低成本、高精密人造金剛石和立方氮化硼材料,提高復合材料及超硬材料制品技術水平。支持鄭州三磨所開展MPCVD(微波等離子體化學氣相沉積)法高性能大尺寸單晶/多晶金剛石片研發,實現金剛石材料的功能化應用;支持黃河旋風切入“工業4.0”,實現定制化生產,利用石墨廢料研發生產大面積單層石墨烯。
2.產品升級。以高性能人造金剛石、高檔超硬材料制品為方向,鞏固擴大高品級大單晶、硼摻雜金剛石、納米級微粉、金剛石薄膜和高效、精密超硬材料制品、刀具級聚晶復合片的規模和產量,支持鄭州三磨所硼摻雜金剛石及微粉產業化,黃河旋風超硬材料表面金屬化單晶、高品質微粉和寶石級大單晶產業化。
3.基地建設。圍繞原輔材料、單晶合成及復合材料、制品等關鍵環節以及專業設備領域,建設以鄭州高端材料及制品為中心,長葛、柘城、方城等地有效鏈接的超硬材料產業集群。
主要舉措:一是以鄭州三磨所、黃河旋風等為依托,創建省級超硬材料創新中心,爭創國家級超硬材料創新中心和應用示范平臺,增強重點領域、重點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二是以龍頭企業為依托,構建超硬材料產品研發和產業配套體系,增強站位高端、整合資源能力。
三、實施重點工程
(一)鏈式整合工程。依托資源和產業基礎優勢,謀劃發展新型材料重點領域產業鏈,繪制產業鏈條圖譜,延鏈補鏈強鏈,省級層面實施70個基地型龍頭型在建項目、30個擬建項目,拉長鋁加工、超硬材料等具有較大成長空間的產業鏈條,打造以中高端產品為特色的產業鏈。探索創新鏈、供應鏈、金融鏈協同發展,實施“互聯網+”新型材料行動,構建產品研發、生產、物流、金融等配套齊全的產業體系。加快推行大用戶直供電,降低企業用電成本,鞏固產業基礎優勢。(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科技廳)
(二)龍頭帶動工程。大力支持和引導電解鋁、水泥、玻璃等傳統行業龍頭企業、上市公司,通過參股、控股、資產收購等多種方式實施戰略重組,針對產業缺項、技術缺項實施并購,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優化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配置,提升產業集中度和競爭力,省級層面篩選30家新型材料龍頭企業進行重點服務。支持新型材料制造企業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發展,聚焦優勢領域、專注核心業務,建設本行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隱形冠軍”。依托原材料業基礎優勢,大力推廣“原材料+制成品”特色產業鏈模式,推動上下游產業鏈集聚,吸引數量眾多、生產不同種類產品的中小型加工企業集群發展。(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
(三)技術創新工程。強化骨干企業的主體地位,聯合科研院所、行業組織,在合金材料、超硬材料等優勢領域建設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爭創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快布局建設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引進建設一批高水平產業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推進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解決產品應用、設計規范、標準技術等瓶頸問題,在鋁精深加工、優質鋼材、高分子材料、耐火材料、超硬材料等領域形成一批優勢產品。加強人才培養,依托重點企業、聯盟、高校、職業院校和公共服務平臺,通過開展聯合攻關和共同實施重大項目,培養一批專業技術人才、技術骨干、產業工人與創新團隊。突破制備制約,組織裝備制造企業與材料生產企業開展聯合攻關,加快先進工藝技術與專用核心裝備開發。完善新型材料質量、環保、技術等標準體系,通過標準引領倒逼企業轉型升級。(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教育廳、工業和信息化委)
(四)質量品牌工程。加強與國際、國內優質產品質量比對,支持企業瞄準先進標桿實施技術改造,在鋁加工、鋼鐵、耐火材料等重點行業開展工藝優化行動,鼓勵企業積極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推動質量提升關鍵技術攻關。發揮質量標桿企業示范引領作用,推行精益生產、清潔生產等高效生產方式。完善第三方質量評價體系,開展高端品質認證,推動質量評價由追求“合格率”向追求“滿意度”躍升。以重點園區、骨干企業為依托,打造企業知名品牌、區域特色品牌。(責任單位:省質監局、工業和信息化委、科技廳)
(五)市場拓展工程。貫徹落實國家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政策,建立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大力推進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依托龍頭企業和下游用戶,建設新材料生產應用示范平臺,針對下游用戶產品應用開展新材料工藝技術與應用技術開發,爭創國家新材料生產應用示范平臺,加快釋放新材料市場需求。搭建上下游企業對接合作平臺,開展材料生產企業與設計、應用單位供需對接,支持材料生產企業面向應用需求研發新材料,推動下游行業積極使用新材料。(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商務廳、科技廳、財政廳、河南保監局)
(六)綠色發展工程。分類有序化解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過剩產能。積極引導有色、鋼鐵、建材、化工等企業采用清潔生產工藝、先進節能技術和高效末端治理裝備,加快綠色化技術改造,創建一批綠色示范工廠。開展重點企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強化環保、節能等強制性標準約束。(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環保廳、發展改革委)
四、組織保障
(一)組建攻堅團隊。建立省級協調推進機制,省工業和信息化委會同省直有關部門、重點地方政府、重點企業和行業專家,建立專門攻堅團隊,加強分析研判,細化政策措施,加大協調推進力度,集中力量開展攻堅行動。引導各地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完善支持政策,切實抓緊抓好。(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各有關單位)
(二)實施項目帶動。發揮項目對新型材料發展的關鍵作用,省、市、縣三級聯動,分別抓好一批投資大、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實施一批軍民融合、工業強基和產品升級技術改造示范項目,建立項目監測跟蹤服務機制,切實提高履約率、開工率、投達產率。(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
(三)加強政策扶持。綜合運用國家和省級專項資金、基金,支持新型材料領域重大科技創新、產品升級、平臺建設、節能減排等。鼓勵社會資本投入新型材料研發和項目建設,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發行各類債務融資工具,用于技術創新、設備更新、產品開發等。(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科技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
(四)強化督促考核。制定細化年度工作方案,建立監督檢查和績效考核機制,明確重點工作和項目,充分發揮骨干企業的主體作用,凝聚省、市、縣三級政府及相關部門、企業合力,確保各項任務和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10月16日